一、“十四五”总体工作思路
贯彻落实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实《临沂大学第三任期任务指标分工落实方案》,结合学校中心工作,以党建为引领,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狠抓内涵建设和提升,使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水平更加提升,科学研究实力更加深厚,人才培养成效更加,社会服务能力更加凸显,全面建设区域一流、省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学院。
二、“十四五”主要目标及措施
1.助推科研强校战略,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高校科研平台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学院要高度重视科研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完善和创新实验室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大投入,努力改善科研平台条件,及时修订管理办法,为科研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增加动力。
主要目标: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市厅级以上科研获奖2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主编参编著作教材15部,实用新型专利70余项。企业委托横向课题40余项,科研到位经费1200余万元。
发展措施:
1. 积极培育标志性科研成果。结合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及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依托我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整合现有科研力量,抓好市厅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进一步拓宽申报横向科研项目的领域和渠道,力争实现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的突破,产生一批在省内学术界有影响或能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标志性成果。
2. 努力推进学术创新,瞄准国际学术前沿,注重原创性科研,倡导教师从事高水平的原创性和基础性项目的研究,鼓励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尤其是有重要影响力和高影响因子的国际SCI一区、二区期刊上发表文章。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自然科学基金等计划类科研项目,推进新进博士青年教师与母校导师对口帮扶工作。利用母校科研优势资源,通过学术讲座、科研项目申报书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科研方面的指导,改变学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申报中存在申报率高、命中率低的局面。
3.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特点和需求,全面加强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的合作,引导教师和科研人员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发挥思想库、智囊库的作用。以现有科研院所牵头,积极对接合作企业。
4. 加强学术交流,提高科研竞争力。设立“博士论坛”、“科技大讲坛”、“学术沙龙”等,为学院科研营造较好的学术环境与人文环境。鼓励高层次人才学术报告,提升广大教师科研水平和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主动邀请国内外高层次专家来校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0人次;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特别是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加强对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省内一级学会和国家组织主办的重点学术会议,加入团体会员单位。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充分利用国外校友资源,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2.强化社会服务意识,服务沂蒙经济,辐射鲁南苏北
着眼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学院自身学科资源、人才资源等优势,主动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深入实施校企合作工程,开创社会服务新局面。
主要目标:
发挥铝基板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图像识别与智能制造、节能减排等我院技术优势,重点对接山东豪门铝业有限公司、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临沂市公安消防支队和山东中科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等理事会成员单位,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创造利润2000余万元。
发展措施:
1.强化办学理念服务意识,围绕社会发展、行业发展研讨思考,大胆实践,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专业优势,实施重点突出的社会服务项目。
2.强化区域化社会服务意识,关注区域社会之所需,提供区域社会之所求,改善和建立学院与区域社会互动、互促和协调关系。
3.强化效益意识,树立合作双赢服务观。